一、什么是厌学症
厌学症与一般的厌学情绪不同,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毫无兴趣,视学习为负担,把学习作为一件痛苦的事情,不能从事正常的学习活动,经常逃学或旷课,严重的会导致辍学。造成厌学症的原因很多。从外因看,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失误,如家长期望过高,不当的教育方法,教师态度生硬,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从内因看,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无兴趣,自制力较差,懒惰,放纵等。矫治方法,一方面要靠外部教育环境的改善,另一方面自身的调节和改变也很重要。
1. 充分认识学习的意义;
2. 面对学习上的失败要进行正确的归因;
3. 全面评价自我,恢复自尊与自信;
4. 扬长避短,重新设计,塑造自我。
二、大学生“心疾”五大原因
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卫生问题主要从哪些方面引发?北京市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生心理咨询研究中心主任王健中副教授介绍说,从他长期从事大学生心理工作的实践中看,大学生出现的问题主要来自以下五个方面:
1. 是学业的问题。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因未能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而导致考试不及格,从而带来系列问题。有的学生自信心下降,有的学生得了考试恐惧症,每逢考试时就生病或者不敢考试。
2. 是人际交往问题。有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交往的范围比以前有所扩大,想着要和别人去交往,在不知该怎样去交往或交往失败后,而导致了性格孤僻或少言寡语。
3. 是家庭教育问题。在一些家庭中,由于家长长期以来对孩子的期望太高,使学生在大学中对自己的期望值也过高(尤其是来自工人、农民的家庭),这样导致学生自己的压力过大,心理失去平衡,严重的导致轻生。
4. 是家庭环境问题。或是以前曾经受过挫折,或是父母离异,学生长期不和父亲或母亲生活在一起,导致学生觉得生活缺乏乐趣、世界很可怕,因此与人交往时表现出敌意。有的学生在遭受挫折后,其价值观、或对别人的看法产生一定的偏差。
5. 是性心理的问题。有些学生在怎么看待性和性在生活中的意义的认识方面有偏差,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多半和这方面有关。
三、大学生求职10种不健康心理
羞怯心理。在求职现场丢了自荐书就跑,面对招聘者结结巴巴、面红耳赤,这样的人自然难受用人单位赏识。
仕途心理。“学而优则仕”,觉得当官才是正途,削尖脑袋往“衙门”钻,哪知这些地方是实力和关系的大比拼,远非常人所能进入,其结果大多是碰得头破血流。
攀比心理。一些学生讲“级别”,觉得在校园期间我成绩比你好,荣誉比你多,“官职”比你大,理所当然工作也应比你好。却不知用人单位并非以此作为评判人才的惟一标准,这些热衷于攀比的“高材生”最终只能在“高处不胜寒”的日子中体会孤苦和冷清。
依靠心理。一些大学生缺乏独立意识,出外见工总爱拉父母、同学相伴,或一帮学友共同应聘同一单位,希翼日后相互照应,这种无主见和魄力的毕业生只会被用人单位抛弃。
依附心理。自己不急着找工,整天想着攀哪个亲戚朋友的关系,拿点钱买个职位,这样买来的职位恐怕难做长久。
乡土心理。这些大学生不愿出远门,只愿在眼前的“一亩三分地”里就业,另一些人则早早登上爱情方舟,毕业后为与另一半留守同一战壕而死守一方,这样的人鼠目寸光,难有作为。
保守心理。缺乏竞争意识,不敢迎接挑战,或抱着谦虚“美德”不放,不敢亮出自己长处及特色,虎气、义气皆无,这样的人自然不受用人单位青睐。
低就心理。与保守心理相反,这些人总觉得竞争激烈,自己技不如人,遂甘拜下风,不敢对自己“明码标价”,找个买家草草卖出。对于一些单位开出的不平等协议也闭着眼睛签订,给日后工作带来严重隐患。
厌世心理。这些学生思想激进,新潮前卫,处处摆“酷”,不愿出去找工作,嫌这儿工资低那儿待遇不好,一说找工作就是自己要当老板,钱没找着不说还倒欠了一屁股的债。
造假心理。假学历、假证书、假荣誉等并非敲开就业大门的救命稻草,假的终究长不了,反而只会误了自己名声,毁了自己前程。
四、心理压力最大的15件
西方医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事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心事,其中令人感到心理压力最大的有15件事,根据其影响力的强弱依次为:
1. 配偶的死亡。
2. 离婚。
3. 家庭成员的死亡, 尤其是亲生儿女的夭折。
4. 严重受伤,特别是严重的意外事故导致身体不可弥补的创伤,如造成破相、残废等等。
5. 结婚,尤其是新婚前后。
6. 失业和退休。
7. 怀孕和生孩子。
8. 职业的改变、变换工作单位。
9. 被迫抵押或丧失赎取权。
10. 孩子离家或分居。
11. 参与重大的比赛和竞赛。
12. 开始上学或临近毕业。
13. 与上司发生不和。
14. 搬迁新居。
15. 度假。
五、强迫症
强迫症是指病人主观体验到源于自我的某些观念和意向的出现是不必要的,或其重复出现是不恰当的,但又难以通过自己的意志努力加以抵制,从而引起强烈的紧张不安和严重的内心冲突并伴有的某些重复动作和行为。临床表现主要是在思维、情绪、意向和行为等方面表现出强迫症状。
1. 强迫观念:明知某些想法和表现,如强迫疑虑、强迫对立观念和穷思竭虑的出现是不恰当和不必要的,却仍紧张不安和痛苦,无法摆脱。
2. 强迫情绪:出现某些难以控制的不必要的担心,如担心自己丧失自制会做出不道德、违法行为或精神失常等。
3. 强迫意向:感到内心有某种强烈的内在驱使力或立即行动的冲动感,但从不表现为行为,却使患者深感紧张、担心和痛苦。
4. 强迫动作:患者屈从或对抗强迫观念而表现出来的重复进行的动作或和行为。
症状与表现
强迫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主要表现有:①强迫动作,即重复出现一些动作,自知不必要而又不能摆脱。常见为反复洗手、反复检查等。②强迫思维,常见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想像、强迫回忆等。
通常病人深感焦虑,主观上力图和强迫思维、动作对抗,结果反而越演越烈。部分病人性格有易焦虑、自信不足而又要求完美的特点,从而容易对日常生活事件发生强迫性质的心理反应。
六、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消极情绪反应。它的突出特点是心境悲观、态度冷淡、自身感觉不良、多有自责现象。有的还表现为失眠、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性欲下降等症状,甚至有的出现自杀欲望及自杀行为。
抑郁症的病因一方面与易感素质有关,另一方面与某些诱因相联系,诸如丧失亲人,事业失败,婚姻不美满,生意失败等因素,都是抑郁症的诱因。
抑郁症有:
1. 心因性抑郁又称为反应性抑郁。外界的刺激比较明显,刺激多种多样,如生活中发生不幸事件,经常痛定思痛,悻悻不平;失业或其他情况,收人减少,常捉襟见肘;病情恶化;慢性病久治不愈;子女结婚后与其分居,顿觉寂寞;家庭纠纷,心中郁结难解;丧偶孤独等等。开始时一般焦虑,情绪沮丧,并伴有前述抑郁症状中的各种症状,甚至企图自杀。若精神创伤逐渐淡漠,病情可渐渐减轻。以后再遇精神创伤,症状会复发。 内因性抑郁精神创伤诱因不明显,症状出现抑郁与躁狂交替,亦可不发生躁狂。一般抑郁症状明显,持续时间长,躁狂表现较短暂,仅数天,甚或不到一天。亲友看到患者表现为有气无力,行动迟缓,情绪忧郁,或长期失眠,却卧床不起。这类病人也想自杀,自杀常发生在天明之前。在决心自杀前,常显得特别高兴,对于这点亲友宜特别注意。
2. 疑病型抑郁。这种类型的患者开始时身体的某些部位会有症状出现,因治疗无效,慢慢出现疑病与抑郁的情绪。随后病人甚至怀疑自己的所有器官都有疾病,抑郁症状也会更加明显。患者也会有自杀倾向。
3. 焦虑性抑郁。患者的精神创伤可有可无。症状表现为坐立不安,特别容易激怒,焦虑不安,夜间失眠,半夜起床常喃喃自语,惶惶不可终日。
4. 隐匿型抑郁。主要表现为失眠,并伴有身体各部的自觉不适,病人为各种症状焦虑,但思想活动常不暴露,病人也有自杀念头,却不易防范。
5. 假性痴呆型抑郁。病人对周围事物无兴趣,表现为对日期、地点、亲友姓名、生活中事物一问三不知。患者情绪低落、反应迟钝、造成痴呆形象。经过正规治疗,抑郁症状消失,痴呆现象自然也就不再出现。
症状及表现:
抑郁症是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患者有治疗要求,无明显的运动性抑制、幻觉、妄想以及思维和行为紊乱等精神病特征,生活能力未受到严重影响。
临床多表现为持久的情绪低落、忧郁、苦闷、沮丧、凄凉和悲哀;感到生活处处不如意,对生活和活动的兴趣显著减退,不与外界的人和事进行沟通,似乎与世隔绝;不愉快、悲观、丧失希望,厌世而不能自拔;说话声调平淡,时时发出叹息,甚至流泪哭泣,自感人生黯淡,对生活甚至生命都失去信心,轻生之感可使少数人付诸行动;自卑、自责、自我贬低、自我评价下降,后悔、内疚。上述表现可概括为没有乐趣、没有希望、没有办法、没有精力、没有意义,真可谓“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七、适应性障碍.
人生道路上,每时每刻都会遇到各种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刺激。研究证明,适量的刺激对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是有益的,但过多、过强、过长的心理压力或刺激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如导致心因性精神障碍、心身疾病、神经症以及诱发或加剧内因性精神病或躯体疾病等。适应性障碍是指遭受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刺激,由于具有易感个性,加之适应能力差,导致适应性障碍。其主要表现为,以出现情绪障碍为主,伴有适应不良的行为或生理功能障碍,而影响病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习、工作、生活及人际交往等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症状与表现
适应性障碍的临床特征:一般是在环境改变(如移民)、地位改变(新工作岗位)、突发事件(患病、离婚、丧偶)等情况下,个体不能适应新的情况而出现的心理障碍,表现以情绪障碍为主,也可能伴行为障碍或生理功能障碍。一般成人以情绪障碍多见,而青少年则以行为障碍多见,儿童会表现为退化现象,如尿床、幼稚言语或吮拇指等。症状通常出现在应激事件或生活改变后一个月之内。病人一般有个性缺陷,心理障碍持续时间在半年以内。临床上常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 以情绪障碍为突出表现的适应性障碍:多见于抑郁者,表现为情绪低落、沮丧、失望,对一切失去兴趣,也有以紧张不安、心烦意乱、心悸、呼吸不畅等为主。
2. 以行为障碍为突出表现的适应性障碍:多见于青少年,表现为侵犯他人的权利或违反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如逃学、斗殴、破坏公物、说谎、滥用药物、酗酒、吸毒、离家出走、过早开始性行为等。
3. 以躯体不适为突出表现的适应性障碍:患者常以疼痛(头、腰背或其他部位),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便秘、腹泻)或其他不适为突出表现,而检查又未发现躯体有特定的疾病,症状持续不超过半年。
4. 以工作、学习能力下降为突出表现的适应性障碍:患者原来工作学习能力良好,但出现工作能力下降,学习困难的情况。
5. 以社会性退缩为主的适应性障碍:患者以社会性退缩为主,如不愿参加社交活动、不愿上学或上班、常闭门在家,但不伴有抑郁或焦虑。